编辑: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06
基层医疗的五年规划
2022年,上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引导原则(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未来5年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方向和具体指标。
医师数、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上调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引导性要求为3.5。这个数据较2020年上调18%,高于其他医疗机构,简单来说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要增加了,并且有了明确目标。
为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能,国家对医疗机构设置提出8个要求:
01明确卫生院、村卫生室兜底农村医疗网络
《规划》强调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并再次明确农村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
02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
《规划》提到,按照城市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若干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构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积极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县级医院重点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技术引导。
0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向老年医学发展
《规划》明确,要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引导部分一、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长期护理机构。
还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设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周边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做好老年病诊疗相关工作。
04鼓励社会办医
近年来,国家一直探索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如何协作。
《规划》提到,将拓展社会办医空间,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规划限制。
特别强调,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
05发展中医药,基层医疗机构是基础
从近年来中医药方面文件出台的密集程度,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决心。
《规范》明确,构建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未来5年,要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06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构建优质均衡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要求,强化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切实落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并规范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
08分片区建设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规划》依托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院,在全国分片区建设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相关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网络。
坚持医防协同、平急结合,按照分级、分层、分流救治原则,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