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07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开展十余年。因此评估该项目实施十年(2009—2019 年)的效果和尚存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义重大。
济南格利特智能信息终端设备,实现了体检数据上传、打印,现场数据采集体检数据审核查阅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结合
项目目标
2009 年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清晰的:通过均等化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健康公平,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过去十年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以保基本、建机制、成规模、广覆盖为原则,在全国范围逐步实现“人人享有”的均等化目标,这是项目发展初期的必然选择;
然而与均等化目标相比,各方在促进“获得人群健康收益”这一目标上,缺乏有效的监测、评价手段和方法,过度强调了“均等化”的服务覆盖,由此制定了一系列以服务数量和覆盖率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如“建档率”“管理率”“访视率”等,缺乏服务效果导向的指标;
同时,国家陆续颁布了3 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要求各类服务的“规定动作”,旨在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全国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同质化,但同时也造成了服务形式化,内容僵化的问题。
济南格利特专营现代化信息化公共卫生户外体检设备,提供专业公共卫生体检服务,助力城乡医疗标准化高效化
项目内容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1)项目规范中未涵盖“互联网 + 公共卫生”服务形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地区已经涌现出了互联网 + 公共卫生的服务模式,通过便携式监测设备、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采集、随访管理、预约服务、健康教育等,然而,《规范》还没有对“互联网 +”的服务形式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健康教育项目目前仍以传统的印刷资料、音像资料、宣传栏为主,而在实践中,有的基层机构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社区健康传播,受众更广,传播效果更好。
(2)缺乏效果导向的工作指标:
《规范》对各类服务项目规定了工作指标作为机构开展工作的目标指标,也是各级绩效考核采用的重要指标,但规范中提出的工作指标局限于工作过程、服务覆盖层面,缺乏进一步反映健康干预效果导向的指标。
满足大批量人群体检需求,体检流程便捷高效,设备操作简单,适合城乡卫生院公共卫生查体需要
运行机制
1.筹资机制
(1)缺乏明确的资金保障机制;
(2)对项目资金投入和增长幅度缺乏科学论证;
(3)部分地区资金不足,尤其在偏远山区问题突出 ;
(4)大部分地区缺乏细化的资金使用办法,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
(5)村两级在任务和资金分配上存在矛盾点。
2.人力资源
(1)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数量不足问题愈加凸显;
(2)基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有待加强;
(3)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4)村医“网底”堪忧。
3.设施和设备
(1)业务用房紧张;
(2)偏远地区业务用车存在一定困难 ;
(3)信息化问题明显:信息化的开发利用不足,信息化的互联互通性差,部分地区还未能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基层与上级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得健康管理服务缺乏衔接性和持续性 。
4.考核与激励
过去十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是“重量轻质”,考核多局限于“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强调了对服务数量的考核,对服务质量考核缺乏有效的手段;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措施在全国层面还未普及。
设备车载灵活方便,实现了将公共卫生体检送到老百姓家门前,体检现场检测现场出具检验结果的新突破
项目实施过程
1.服务覆盖
(1)偏远地区因地理因素等原因,导致基层医务人员常识结构单一,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程度不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难成体系,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视程度差、补助资金不足的现象;
(2)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大量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与常住人口具有同等的权利与机会。然而,财政部门一般按照常住人口数拨付补助经费,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财政拨付的经费往往与实际服务人口数不匹配。
2.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还亟待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质增效改革需加大力度推进。
3.服务协同
(1)部分地区由于基层技术人员服务能力的局限,基层机构直接向上级机构转诊的渠道也不十分畅通,服务连续性较差,导致居民主动参与性不高。
(2)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3)在公共卫生机构对基层机构的技术引导方面,地区间的差异巨大。
现场检测现场出具检测结果,支撑体检数据报单打印,保障居民体检数据临床意义
项目效果
(1)近期目标:包括建立健全各项项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提供规范化同质性服务,各项基本公共卫生人群服务覆盖率较高,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有效提供;
(2)中期目标:包括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人群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疫苗可控的传染病得到控制、主要慢性病得到控制、发病率增速下降或减缓;
(3)远期目标:包括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控制,人群慢性病疾病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显著降低,对国家和个人的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降低有所贡献。
通过本轮评估,总体来看,通过过去十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中期目标部分实现,远期目标有待进一步论证。
建议
(1) 基于科学论证,动态调整项目内容;
(2) 适时修订项目规范,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3) 逐步推进以效果为导向的评价考核制度 ;
(4)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
(5)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作用,加强服务协同;
(6)建立科学、长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测机制 ;
(7)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科学研究。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涉及隐私,请及时联系大家删除